經過2008年的電信業重組、2009年年初的3G牌照發放,中國三大移動通信運營商進入了全業務競爭時代,2010年大規模的3G及WLAN網絡建設,使得多技術、多網絡共存的局面加劇。同時,由于運營商之間的競爭逐步由話音延伸到以移動數據為載體的全業務競爭,近一兩年,各移動運營商的移動數據流量都出現了成倍增長,而大部分的數據業務均發生在室內,因此,室內覆蓋在移動網絡之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各移動運營商網絡的覆蓋、優化,逐步由廣度走向深度。目前,在市場和需求的驅動下,多技術共用室內分布系統的建設開始起步,然而,由于各系統共用室內分布系統,在拓撲結構、鏈路預算、饋線損耗、有源及無源器件要求等方面都存在差異,因此,如何綜合考慮各系統的技術特點及業務需求,低成本、低改造地引入WLAN和TD-LTE系統成為難點。
覆蓋能力分析
影響各系統覆蓋能力的主要因素有天線口的發射功率、邊緣場強要求、空間傳播損耗及穿透損耗等。室內覆蓋環境相對室外較復雜,并且和建筑物的結構及材質有較大的關系,信號從信源出發要受到主干及平層的各級線路損耗、分配損耗,還要考慮各種有源、無源期間的插損,各系統天線口的輸出功率一般控制在0~15dBm。天線口發射功率太大,單小區支持的天線點數量會減少,從而單小區覆蓋的面積也會減少;而天線口發射功率太小,系統的穿透能力降低,就很難達到邊緣場強的覆蓋要求,用戶的業務體驗會下降。
考慮自由空間損耗及穿透損耗,同一假設場景下各系統的空口發射功率及覆蓋半徑的理論關系需特別注意。在考慮穿透一堵墻的情況下,WLAN的覆蓋半徑在8米以下,TD-E半徑在10米以下,TD-A半徑在13米以下,TD-F半徑在15米以下,GSM和LTE的覆蓋較大,可以達到25米以上。從覆蓋半徑和穿透損耗的關系來看,在環境相同的情況下,WLAN的穿透能力最小。因此多系統共用室內分布系統,為了確保各系統同覆蓋,需要根據墻體的具體結構、材質來確定天線的覆蓋半徑。
可行組合方案
室內分布系統涉及的主要要素有信源、主干、合路器、無源器件、干放、天線以及饋線等。以中國移動GSM、TD-SCDMA、WLAN三套系統共用室內分布為例,中國移動經過多年的發展,GSM室內分布系統建設已經比較完善,共用室內分布系統有兩種情況:第一,在已有GSM分布系統的基礎上合路TD-SCDMA和WLAN系統;第二,新建三套系統。
WLAN系統由于發射功率受限,目前大功率AP一般發射功率為500mW,而且傳播損耗和穿透損耗相對其他系統較大,因此,從功率平衡的角度很難與GSM及TD-SCDMA系統做到前端合路同覆蓋,WLAN系統一般需根據覆蓋區域與其他系統進行分級的后端合路。結合業務需求及覆蓋范圍,合路方式一般有如下幾種:第一,AP后端合路,適合業務需求較少、區域覆蓋或全覆蓋的場景;第二,AP分路+后端合路,適合業務需求極少、全覆蓋場景;第三,雙AP合路+后端合路,適合業務需求較大、區域覆蓋或全覆蓋的場景;第四, AP獨立布放,適合業務需求大的區域覆蓋。
引入TD-LTE及WLAN
隨著用戶對于數據業務需求的不斷提高和新技術的不斷發展,室內分布系統也將不斷引入新技術,比如TD-LTE和802.11n,這兩個技術都采用了MIMO、OFDM、64QAM等先進技術,系統吞吐量和用戶的峰值速率都得到了比較大的提升。MIMO的使用需要在原有分布系統的基礎上新增一個通道,另外一個通道合路原有分布系統(如圖1)。
在實際的網絡部署中,也可以綜合考慮投資和業務需求等多方面因素,在有數據業務需求的區域引入雙通道,在業務需求不大的區域合路原有分布系統(如圖2)。除了雙通道的引入以外,還需要考慮TD-LTE雙通道天線的間距,通常情況下4~10λ比較合適,間距太小,雙通道信號之間的不相關性得不到保證;間距太大,則用戶接收信道的SINR(信息與干擾加噪聲比)得不到保證,兩種情況都將影響用戶數據速率。
值得一提的是,多技術共用室內分布系統還涉及頻率干擾、合路器隔離度、天線及無源器件頻段要求等技術問題,在組網方式上也會遇到多系統的分區方式、合路方式、室外信號泄露、天線點間距等問題,而TD-LTE的引入將使容量和覆蓋的關系更加復雜,因此,如何做到高質量的多技術室內分布系統建設,還需要根據TD-LTE試驗網的建設作進一步的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