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智能電網在線訊:“全省正在建設配用電通信網,雖然宜昌不是試點單位,但我們有很好的基礎。”湖北宜昌供電公司電力調度通信中心副總經理陳維表示。
陳維所說的基礎在于:通過以光纜下地為主要內容的通信線路標準化建設,宜昌中心城區行經地下的電力通信專用管道總里程已達到近100千米。截至10月26日,宜昌城區所有主干道已實現光纜下地,次干道和郊區的光纜下地工程也在緊張進行中。
在從“地上”到“地下”雖然只有數步之遙,卻是通信線路建設標準的大幅提升。
化解過去之難
“過去,我們一直想把這些蜘蛛網一樣的光纜整理好,可難度太大了!”宜昌供電公司通信科線路專責尤女士說,“2006年市政府進行道路綜合改造以來,我們終于在‘地下’找到了解決辦法。”
我們來到正在進行道路綜合改造的點軍區五龍大道。道路兩側的10千伏架空線路電桿之間,牽連著成捆光纜,中間還掛著尺余長的分接盒。它們分屬供電、有線電視以及多家通信運營商,一般人很難分清。即使是專業人員,也要憑光纜型號,結合經驗才能弄清。
在這些光纜下面,正在改造的道路一側,有一條處于挖掘中的約一米寬的電纜溝。數月后,這條電纜溝將建成,10千伏電纜、供電通信光纜都將轉入地下。
光纜下地更大的好處是避免通信線路受外力破壞。通信線路離地面一般只有4米至5米,極易被盜或遭受高空作業車、吊車等破壞。而自開始電纜下地工程以來,宜昌城區地下光纜僅發生一起外力破壞事故。
宜昌供電公司還啟動了通信線路標準化建設的另外兩項內容:一是完成所有220千伏變電站內通信線路的標準化改造,二是在通信自動化主機房下增設專用光配室,建設第二條通道光纜。
滿足未來之需
據陳維介紹,道路綜合改造對供電企業而言,更大的意義在于爭取城區稀缺的通道資源,為未來智能電網建設所需海量信息留下足夠傳輸通道。
因此,在進行光纜下地規劃時,宜昌供電公司以線路標準化建設為主導,在與政府相關部門及施工方的協調溝通中,堅持高標準,在通道建設上爭取一步到位——
供電通信光纜始終與電力電纜位于道路同側的電纜溝內,便于供電數據的采集與傳輸;
分開強電與弱電,電力電纜位于溝內,通信光纜位于溝外的波紋管內,隔墻并行,必須實行同溝敷設的,則采用絕緣橋架進行隔離;
留足通道,在主干道上設計4根直徑110毫米的波紋管上下疊放,暫不使用的作為預留通道;
力保運維靈活,在存在多個走向光纜的交匯地,建設地上光交接箱,方便通道調整。目前城區建設了14處光交接箱。在光交接箱里,每條光纜都接到一個光纜排架上,光纜的每一芯對應排架上的一個接口。
改變被動之困
道路綜合改造以政府為主,供電企業需遵循政府統一要求。宜昌供電公司把自身需求和政府要求相結合,建立良性溝通機制,化被動為主動。
經過溝通協調,市政道路工程在規劃設計之初,就接納了宜昌供電公司提出的電纜、光纜專用通道建設標準。
宜昌供電公司還派出業務能手,參與前期通信專用管道和光交接箱基礎紅線的規劃、設計。個別路段改造未安排電力電纜下地的,則爭取通過自費建設,實現光纜下地。
“建設過程中如果留下遺憾,道路黑化后,連改正的機會都難有了。即使有,投入也會非常大。”陳維說。為不留遺憾,宜昌供電公司隨時跟蹤施工進程,根據需要派員“隨工”,督促施工單位按標準施放波紋管。
市政工程有嚴格的進度計劃,而在時間安排上最難的是光纜割接。光纜割接相當于醫學上的神經搭橋手術,要求嚴格,且執行需經過湖北省電力公司甚至國家電網公司的審查批準。而線纜施工完畢后,留給割接工作的時間通常只有數天。
為了按進度、高質量地完成光纜施工,宜昌供電公司提前制定計劃,做好準備,且把割接時間點安排在對系統影響最小的凌晨進行。割接過程中,30多名通信工作人員全部上陣,把時間控制在一小時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