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40G技術的規模商用以及100G技術的逐漸成熟,40G/100G標準化與產業應用關系更為密切,本文分析了40G/100G技術現狀和標準化進展,同時對40G/100G技術后續發展趨勢進行了較深入的探討。
0 前言
由于高清電視(HDTV)、視頻點播(VOD)和移動寬帶業務的快速發展,特別是基于Internet的視頻應用和P2P應用使運營商的骨干網絡的業務流量持續增長。為了應對大容量網絡的帶寬要求,高速率的WDM傳輸技術成為解決問題的重點。傳輸容量也從1995年首次商用的8×2.5G系統發展到近幾年開始規模部署的80×40G系統,而更高速率的N×100G傳輸技術也逐漸走向成熟。
與傳統10G DWDM系統相比,40G/100G對各種系統的光傳輸損傷更為敏感。原本對10G系統影響并不顯著的色度色散、偏振模色散、非線性效應等等,在40G/100G高速光傳輸系統中已經成為限制傳輸性能的主要因素。近些年,隨著復雜調制碼型技術、自適應色散補償技術以及新型復用技術的逐漸突破和發展成熟,40G光傳輸技術已經發展成熟并逐步步入規模商用的階段。與此同時,在網絡流量保持快速增長的持續驅動下,N×100G光傳輸技術目前也已經取得了初步突破,并有望在未來2~3年內逐步成熟并取得商用。
1 40G/100G技術現狀
隨著40G系統商業應用的驅動和高速光電處理技術的發展,目前國內外主流傳輸設備廠商均可提供商用40G WDM產品。國內廠商華為、中興和烽火,以及國外阿朗、諾西、愛立信、CIENA、富士通等諸多廠商目前均能提供N×40G WDM商用設備,支持差分移相鍵控(DPSK)、部分差分移相鍵控(P-DPSK)、歸零碼 -差分正交相移鍵控(RZ-DQPSK)、相位整型二進制傳輸(PSBT)和光雙二進制碼(ODB)等多種碼型。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以及運營商寬帶傳送需求的日益迫切,國內外各大運營商均已經開始40G WDM網絡的規模建設。中國聯通、中國電信已經規模部署和建設40G WDM網絡,中國移動也已經于2010年完成了40G的實驗室和現網測試,已經開始了商用試點網絡的建設和部署。從國外運營商來看,網絡規模和業務量較大的運營商,如AT&T、Verizon和NTT等都已經部署和建設了40G商用網絡。
借助于40G技術成功商用的經驗,100G技術從2007年提出以后發展很快,相應邏輯接口已經趨于標準化后期。100G調制格式目前主要有正交相移鍵控(QPSK)和正交頻分復用(OFDM)2種,但需要在性能、復雜度、可實現性上取得平衡。目前業界已認識到100G碼型趨于歸一到QPSK碼型上,其中PM-QPSK成為主流方案。從2006年開始就已經有一些100G實驗室演示及試驗網建設。Internet2計劃在2011年采用光子集成技術(infinera)和ciena的100G傳輸設備建設100G骨干網,但100G技術距離真正的規模商用還有一段時間。大部分光器件目前已經達到可商用程度,但相干接收技術中關鍵芯片ADC和DSP的量產商用還需一段時間,功耗和處理能力需要突破。
2 40G/100G標準化現狀
目前主要有ITU-T、IEEE和OIF 3個組織在進行40G和100G的相關標準化工作。ITU-T主要從光傳送網的角度對40G和100G技術進行規范;而IEEE主要從業務接口的角度規范40GE/100GE的接口參數;OIF則主要關注于100G長途傳輸線路接口以及相關電接口的規范。
各主要國際標準化組織在40G/100G的標準化工作如圖1所示。ITU-T與IEEE對于40G/100G標準化分工如圖2所示。
![40G/100G標準化現狀及發展趨勢[圖]](/Article/UploadFiles/201108/201181720419493.jpg)
![40G/100G標準化現狀及發展趨勢[圖]](/Article/UploadFiles/201108/2011817204110453.jpg)
IEEE于2006年7月成立了高速網絡工作組(HSSG),重點對40GE和100GE標準目標進行定義,包括10×10G和4×25G 2種100GE光接口標準。2007年12月,HSSG正式轉變為IEEE 802.3ba任務組,其任務是制訂在光纖和銅纜上實現40G和100G數據速率的標準,研究內容包括邏輯模塊功能、基于光纖長距與短距PMD、基于銅纜PMD等。2010年6月,IEEE P802.3ba正式完成,由多個模塊廠商組成的CFP多源協議聯盟也發布了客戶側可熱插拔光模塊硬件和軟件接口協議。隨著802.3ba的完成,IEEE也啟動了串行40GE的標準化工作(IEEE 802.3bg),預計到2011年6月完成?傮w而言,IEEE在40GE和100GE上的標準化工作已經趨于完善。
ITU-T于2009年12月更新了OTN接口建議G.709,規范了40G/100G相應的邏輯接口(ODU3和ODU4),相應的物理接口指標在G.959.1中進行定義。同時,隨著IEEE對40GE和100GE標準化工作的結束,ITU-T在G.709中還定義了40GE和100GE到OPU3和OPU4的映射協議,規定了單板中的成幀處理要求?梢哉f,到目前為止,ITU-T對40G和100G的相關標準工作已經趨于完善,這將會在很大程度上促進40G/100G技術的逐步廣泛應用。
OIF于2008年9月左右開始研究100G長距離DWDM傳輸項目,該項目遵從ITU-T定義的112 Gbit/s傳輸速率,采用DP-QPSK和相干接收機結合的技術來開展100G系統的長距離傳輸研究,制定100G波分側光模塊電氣機械接口、軟件管理接口、集成式發射機和接收機組件、前向糾錯技術的協議等規范以推動波分側接口設計的標準化。目前開展的項目包括100G長距離DWDM傳輸架構、100G長距離DWDM傳輸集成光器件、100G DP-QPSK長距離通信的FEC、用于100G長距離DWDM傳輸的光模塊標準、用于甚短距離芯片到模塊的接口標準等,目前已完成的IA包括100G長途傳輸架構、偏振復用正交調整發射器件要求、100G DWDM傳輸系統用集成相干接收機要求以及100G長途WDM模塊電氣特性。
與此同時,我國也在積極進行40G/100G的標準化工作。我國的40G/100G傳輸標準由中國通信標準化協會(CCSA)制定,目前已經完成行標《N×40 Gbit/s光波分復用(WDM)系統技術要求》(YD/T 1991-2009)、《N×40 Gbit/s光波分復用(WDM)系統測試方法》(YD/T 2147-2010)。在100G的標準化工作方面,我國也在積極跟蹤相關的國際標準的最新進展。目前已經完成標準類研究報告“40G/100G以太網承載和傳輸技術研究”,行業技術報告“N×100Gbit/s DWDM傳輸系統技術要求”和研究報告“N×100Gbit/s DWDM系統測試方法”正在研究當中。